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发快讯 2024年07月17日 17:09:47来源:国家天文台 19439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在上海神光二号(SG-II)装置上首次实现了大尺度动理学湍流等离子体中的电子随机加速过程,揭开了复杂天体环境中高能电子的产生谜团。

  【仪表网 研发快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在上海神光二号(SG-II)装置上首次实现了大尺度动理学湍流等离子体中的电子随机加速过程,揭开了复杂天体环境中高能电子的产生谜团。7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lectron stochastic acceleration in laboratory-produced kinetic turbulent plasma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天体中高能粒子的起源问题困扰着天体物理学家。磁重联加速、冲击波加速和随机加速等多种机制被用来解释不同天体环境中高能粒子的产生。近期,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在粒子加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实验室实现了湍流磁重联加速和冲击波加速。然而,随机加速机制尚未被证实,其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在实验室产生与天体类似的大尺度动理学湍流等离子体。
 
  该团队利用SG-II装置在实验室产生超音速对流等离子体,束流速度各向异性诱导电磁Weibel不稳定性的产生和发展,进而诱发形成大尺度的等离子体紊乱结构。科研人员采用傅里叶频谱分析发现,这一紊乱结构的功率谱与动理学湍流谱高度一致。同时,实验测量了来自于不同角度的高能电子幂律谱。理论模拟发现,该高能电子主要来自于湍流等离子体中热电子与磁岛发生多次“碰撞”获得的能量增益,即湍流随机加速。上述成果对于探讨天体复杂环境中粒子加速和高能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中国科学院青年交叉团队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的支持。
 
  实验室产生电子随机加速过程的艺术图。红色小球代表被加速的高能电子,白色曲线代表随机加速电子的运动轨迹,背景紊乱的结构代表天体中大尺度湍流等离子体。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