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刘朋昕课题组发现晶化新机制

2024/11/9 10:13:28    13676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摘要: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朋昕课题组(模型材料与表面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种二维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生长机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材料晶化路径,即通过一维分子链的定向附着实现二维纳米片的生长。
  【仪表网 研发快讯】认识材料生长的分子机制对于功能材料的合理设计、合成和优化至关重要。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朋昕课题组(模型材料与表面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种二维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生长机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材料晶化路径,即通过一维分子链的定向附着实现二维纳米片的生长。该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
 
图1. 一维分子链的定向附着实现二维纳米片的生长
 
  二氧化钛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工业上被广泛用作颜料、催化剂载体和半导体等。二氧化钛材料的形貌和晶相决定了其表面结构和能带结构,进一步决定了其各类应用性能。2010年,清华大学王训教授组报道了一种二维青铜相二氧化钛纳米片(TiO2(B) NS)的合成方法,该材料的亚稳晶相和超薄结构引起了储能、催化、生物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该材料的生长机制尚不明确,不仅难以用已知的各种晶化理论解释,也阻碍了对其结构和性能的理性调控。
 
  在前期二氧化钛液相相变的基础上,刘朋昕团队发现:一种一维链状的(Ti-2EG)n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可以在水热条件下生长成TiO2(B) NS,且这种聚合物也是使用其他钛源合成TiO2(B) NS的必经中间体。基于此,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一维到二维的定向附着(1D-to-2D oriented attachment)晶体生长机理 (图2)。这一机理在传统的单体-单体附着(monomer-by-monomer addition)与非传统的晶体定向附着(oriented attachment)之间建立起联系,进一步阐述了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生长的分子机理,为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图2. (Ti-2EG)n聚合物转化为TiO2(B) NS的机理示意图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吴烦为本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刘朋昕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科技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全部评论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旋转盘腔边界层失稳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设计单原子金属掺杂氧化铟策略开发出超高性能二氧化碳制甲醇催化剂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