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国产与进口仪器仪表差距在哪里?

行业聚焦点 2011年05月24日 09:15:12来源:实验室中国 2152
摘要

  “做实验之前,我们很想买国产仪器,价格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国产仪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宁可多花一点钱买使用时间更长的进口仪器。”一位从事病毒研究的科学家这样说。想必这也是我国许多仪器用户的共同感觉。可见,中国国产仪器仪表产品面临信任危机,造成同档次的国产货无法和进口货平等竞争,这种现象在科研仪器方面表现尤其明显。
  
  国产仪器仪表现状分析
  
  在技术上,现有国内中低档产品大部分可与替代进口产品,大拿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即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约相差l一2个数量级。
  
  在测量精度上,现有国内产品与外国产品一般相差1个数量级。因为中国对仪器的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密封技术,焊接技术等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产品,特别是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
  
  在功能上,目前,外国产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而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
  
  国产仪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用的时候还行,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出问题。故障率高得吓人。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方法不成熟,一是材料不过关,还有质量把关不严或是没有资金投入。另外,有些专家们清高自好,不愿意跟国产的仪器厂家合作,也不愿拿出看家的本领来支持国产仪器,他们宁可去给进口仪器写宣传性质的所谓技术成果。
  
  国产仪器仪表研发举步维艰
  
  一欠需求牵引
  
  这种牵引首先应该表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的具体任务对某种仪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会有人去研制和生产仪器,如果这些仪器能够占领市场并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有人去做。
  
  目前牵引拉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科研还远未成为当今世界的,反而是以跟踪研究居多。这种状态下所用的科研仪器以已经商业化的、有钱就买得到的成熟产品为主。而目前拥有充足经费的采购者们倾向于采购比较现成的进口仪器,似乎除了国防等领域需求的仪器,很少有人愿意进行自主研发或采买国产仪器。
  
  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的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的一局,在科技竞争中直接使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
  
  要形成科研仪器研发的有效牵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踪模仿阶段的“二流”水平,达到的“”水平;另一方面,仪器研发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帮助大家建立对国产科研仪器的信心。
  
  二欠投入和政策
  
  目前我国的仪器研发经费是不足的,而且还很不均衡,因此“钱”必然长期困扰仪器研发工作。
  
  我们应该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购仪器上的钱,有一部分实际会间接用到研发上,因为如果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较多的钱用于采购国产的新型科研仪器,就可以使国产科研仪器的创新—研发—销售形成一个顺畅的良性循环,如能让企业乐于投入大笔的经费在研发环节,这样研发和生产的队伍也容易稳定,自然会对创新非常有利。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