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光学团队研发出大规模硅基集成高维光量子芯片

仪表上游 2018年03月14日 13:17:39来源:北大新闻中心 19449
摘要实现功能强大的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是当前量子科技革命的关键,近日,一个合作团队实现对高维度光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和普适化量子调控和量子测量。

  【仪表网 仪表上游】实现功能强大的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是当前量子科技革命的关键。一个由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系量子光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等单位组成的合作团队,于2018年3月8日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报告利用大规模集成硅基纳米光量子芯片技术,实现对高维度光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和普适化量子调控和量子测量。
 

 
  基于硅纳米光波导的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可实现对高维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可编程、且任意通用量子操控和量子测量)
 
  集成光学量子芯片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基本物理原理,使用半导体微纳加工工艺实现单片集成光波导量子器件(包括单光子源、量子操控和测量光路,以及单光子探测器等),可以实现对量子信息的载体单光子进行处理、计算、传输和存储等。集成光学量子芯片具有集成度高、稳定性高、性能好、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因此,该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实现光量子信息应用的有效技术手段。
 
  利用硅基纳米光波导技术实现的光量子芯片具有诸多独特优点,例如与传统微电子加工工艺兼容、可集成度高、非线性效用强,以及工作波长与光纤量子通信兼容等。然而,迄今为止光量子芯片的复杂度于小规模的演示,如集成少数马赫-曾德干涉仪对光子态进行简单操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扩大集成量子光路的复杂性和功能性,增强其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从而推进量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相干且地控制复杂量子器件和多维纠缠系统是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一项难点。相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二维体系量子技术,高维体系量子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计算效率高,以及抗噪声性强等诸多优点。近,多维度量子纠缠系统已分别在光子、超导、离子和量子点等物理体系中实现。利用光子的不同自由度,如轨道角动量模式、时域和频域模式等,可以有效编码和处理多维光量子态。然而,实现高保真度、可编程及任意通用的高维度量子态操控和量子测量,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北京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西班牙光学研究所和波兰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多路径加载高维量子态方式,即每个光子以量子叠加态的形式同时存在于多条光波导路径,从而实现了一个高达15×15的高维量子纠缠系统。通过可控地激发16个参量四波混频单光子源阵列,可以制备具有任意复系数的高维度量子纠缠态。通过单片集成通用型线性光路,可对高维量子纠缠态进行任意操控和任意测量。因此,该多路径高维量子方案具有任意通用性。与此同时,团队充分利用集成光路的高稳定性和高可控性,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高维量子纠缠态,如4、8和12维度纠缠态的量子态层析结果分别为96、87%和81%保真度,远超其他方式制备的高维量子纠缠态性能。
 
  更重要的是,团队通过硅基纳米光子集成技术,实现了目前集成度复杂的光量子芯片(如图所示),单片集成550多个光量子元器件,包括16个全同的参量四波混频单光子源阵列、93个光学移相器、122个光束分束器、256个波导交叉结构以及64个光栅耦合器,从而达到对高维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可编程、且任意通用量子操控和量子测量。
 
  研究进一步利用该高维光量子芯片技术,验证高维度量子纠缠系统的强量子纠缠关联特性,包括普适化贝尔不等式和EPR导引不等式等,证明量子物理和经典物理定律的重要区别。例如,对4维度量子纠缠态,实验观察得到了2.867±0.014的贝尔参数,不仅成功违背经典物理定律61.9个标准差,而且超过普通二维纠缠体系的大可到达值的2.8个标准差。研究还实现了高维量子系统的贝尔自检测和量子随机放大等新功能,例如,对3维度大纠缠态和部分纠缠态的自检测保真度约为76%,对14维以下纠缠态均实现了量子随机放大功能。研究展示出高维量子体系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独特优势,并有望扩展于更复杂更高维度的量子纠缠体系。研究工作将有效推进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重要实际应用,这对占据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制高点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布里斯托尔大学学者王剑威,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生Stefano Paesani以及丹麦科技大学研究员丁运鸿位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论文作者还包括北京大学龚旗煌教授、布里斯托尔大学Jeremy O’Brien教授和Mark Thompson教授等、西班牙ICFO Antonio Acin教授,以及德国马普研究所、波兰科学院和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学者。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支持。
 
  (原标题: 光学团队合作实现大规模硅基集成高维光量子芯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