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下游】机器人给我们的传统印象,可能是像变形金刚那样,外形与人相似,外观坚硬冰冷,行动还有点迟缓……但其实,现实中的机器人并不都是这样!实际的机器人外形不但千奇百怪,而且材质也有可能很柔软。例如近日,中科大团队所打造的一款“象鼻”机器人,就完全背离了大家的想象。
据悉,该款象鼻机器人是个软体机器人手臂,其外形像大象鼻子,内部采用了一种蜂巢气动网络结构,兼具象鼻一样的灵活度和大负载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工作人员让其开门、开抽屉、擦玻璃、拧瓶盖,统统不在话下。据透露,未来该机器人或有望在制造、医疗、家庭等领域获得应用。
机器人像大象鼻子?而且还是软的?很多人听到可能无法理解。但其实,近年来在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深化,作业需求和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机器人柔性化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不管是出于人机协作的安全性考虑,还是新兴领域的适应性考量,都需要机器人软硬兼备,以柔克刚。
基于此,大概是从2011年开始,痴迷于机器人设计与幻想的一批人,开启了对机器人“柔软化”的研发改造。凭借从仿生学角度获得的灵感,以及机械工程角度获得的设计,外加3D打印、智能材料提供的助力,最终软体机器人应运而生。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其商用价值的疑问。
好在,作为对刚性机器人的一种必要补充,人们也是找到了软体机器人的用武之地,比如军事和医疗。软体机器人“以柔克刚”的体质让其具备良好的抗打击能力,能够增强军事应用的存活性;同时由于其性能接近于人体,可以作为假肢、人造外骨骼等医疗材料使用,也展现出医疗价值。
不过,软件机器人的价值和应用潜力虽然被认可,但直到目前一直没有真正的落地,背后原因是几大难题横亘在前。其一是走出实验室,面临着成本、技术等阻碍;其二是外界对于其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够;其三是商业化途径还没有真正找到。在此情况下,未来软件机器人还有长路要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