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垃圾分类深陷“滑铁卢” 告别围城之困尚需时日
资讯中心


垃圾分类深陷“滑铁卢” 告别围城之困尚需时日

2016-08-03 14:49:54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稻米 关键词:垃圾分类分来垃圾桶生活垃圾处理阅读量:47130

导读:垃圾分类又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终出路。我国垃圾分类在“滑铁卢”中挣扎,不知何时到尽头。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势必产生大量垃圾。而垃圾分类又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终出路。我国垃圾分类在“滑铁卢”中挣扎,不知何时到尽头。



垃圾分类深陷“滑铁卢” 告别围城之困尚需时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急剧的上升。1995年我国由环卫部门清运的生活垃圾就有一亿多吨,是1979年的4倍,仅北京一个城市每天就要生产一万二千吨垃圾。这些垃圾通常被露天堆放或送到郊外填埋,它们不仅侵占土地、污染水体,而且消耗了所剩不多的地球资源。垃圾围城,已成为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公害。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大的固体垃圾产出国,产出垃圾占东亚垃圾产出量的70%。
  
  垃圾分类进程依旧缓慢
  
  “垃圾分类是财富,垃圾混放是祸害。”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终出路。垃圾分类回收终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
  
  然而,近些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方面加大力度,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标准也出台在即,然而垃圾分类进程依旧缓慢,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绝大部分由财政负担,随着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政府财政不堪重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建议,建立垃圾收费体系,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收费标准,实行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将缴费与排放量直接挂钩。
  
  一家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于垃圾分类工作粗糙,不少可利用的垃圾资源正在快速流失。因此,这位负责人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及早出台相应措施,对垃圾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对市民生活垃圾投放的时间、内容、频次进行分类分时的规定,同时引入企业,对可利用的垃圾进行有效回收,引入垃圾处理企业,鼓励垃圾处理企业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改变垃圾混装现状,切实解决垃圾混装问题。
  
  四大“源头”力挺垃圾分类
  
  难道我们对这些垃圾束手无策?任凭“垃圾围城”的现象愈演愈烈?专家建议,要想生活垃圾分好类需从几个“源头”入手:
  
  一是意识源头——提高全民素质和意识。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制定标准的垃圾分类知识,编入课本必学内容,从小让垃圾分类常识入脑入心入行。同时还要对入职的企业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垃圾分类教育,所有生活社区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垃圾分类知识随处可见。
  
  二是硬件源头——跟进设施设备细致到位。倡导每座建筑物、公共场所及每个家庭,设立统一的垃圾分类箱,可以参照英国的模式,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垃圾种类,用不同的垃圾车收集运输不同用处的垃圾。相应的大型垃圾回收再造加工厂要像发电厂一样成为每座城市必备设施。
  
  三是生产源头——从生产开始标注分类。为了更方便的识别垃圾类型,可以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在说明书及包装上做好标记,并且和统一发放的分类垃圾桶一样的色条和标识,一目了然,并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识别垃圾类型。例如,用绿色桶圆形标识代表可回收垃圾,那么新生产物品的包装袋上就可以标注绿色条圆形标。
  
  四是管理源头——政府坚持管理不能松懈。试点城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16年收效甚微,不仅是居民意识不够和底层运输人的唯利是图,更重要的是管理不到位!中国要想从根本治理垃圾分类,其管理源头在于法律要更加严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治理态度更加坚定、各部门执行力更加强有力,这样才能确保垃圾处理每个环节不留死角。
  
  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与互联网融合将促进传统回收行业转型升级。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让居民享受价格透明、便捷的回收服务。标准化的管理和回收流程也能让居民卖得安心,从社会化回收变为企业化回收。各地政府也应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方式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改变传统回收散乱的现状,实现线上线下、回收物流的有机结合。
  
  推广“互联网+回收”和两网融合也是我国力推的回收新模式。今年5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强调,目前主要任务是树立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推广“互联网 回收”的新模式;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探索提高组织化的新途径;探索逆向物流建设的新方式。各地应建立引导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健全保障机制,促进行业发展。
  
  从再生资源回收红海跨入新蓝海,企业加速创新成为关键。对企业来讲,再生资源回收仍是粗放化、肉多狼少的领域。如何与环保、环卫企业深入合作,形成涵盖环卫、再生资源、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是企业发展的新商机。
  
  网民发言:垃圾治理任重道远
  
  针对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广大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东致-初原创:垃圾治理任重而道远,现在污染厉害的就是农村或城乡接合部,随意倒垃圾比无害处理垃圾成本小太多了。
  
  @俊杰才子:都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现在这种资源利用得远远不够。
  
  @两个人的温暖:楼下垃圾桶是分类了,但是看到垃圾站里并没有分类的垃圾车来装走,都是一样倒在一个车里,慢慢我们也不分类了。
  
  @littlespringz:支持垃圾强制分类。希望从小学开始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教育。
  
  @sassysatan: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小,民众意识有所提高,但实际情况,常常是居民家里分类后,到垃圾站又合了,而且大部分居民区垃圾箱没有分类,农村更是如此,垃圾处理问题,任重道远,必须有一个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someonelike-u:在号召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城市管理水平应该也必须有所提高。有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不错,社区居民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堆放。然而,当垃圾车到来时,却把所有已经分好的垃圾都“一股脑”装到车里。不知这样的分类处理究竟还有何意义?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