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开辟每年300亿市场 核废料处理大步跨栏
分析认为,我国核废料处理产业起步比较晚,而且发展进程相对于核电发展是比较滞后,而且与世界中很多核大国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根据世界主流核电国家经验,核电运行200堆年是后处理警戒线,2015年底中国大陆核电运行达到196.88堆年。根据测算,2020年将有13台机组乏燃料池饱和,2025年目前在运所有机组乏燃料池都将饱和,市场对后处理设备的需求紧迫强烈。
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核安全成为核电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核废料处理作为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早期核设施退役及历史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并要求“废旧放射源100%安全收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核废料处理和核退役的重视。
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废料处理市场超150亿元/年,快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5年复合增速约17%。每百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一年产生中低放核废料约100立方米,乏燃料约25吨。假设每年核废料按比例增长,到2020年将产生乏燃料5940吨,加上之前存放在硼水池的废料3000吨,2020年将有8940吨乏燃料待处理。不考虑再循环工厂建设,未来5年间核废料处理总体市场空间超过150亿元/年,其中运营费用超过90亿元/年;考虑再循环工厂建设,总体市场空间将达到近300亿元/年。
预计到2030年核电退役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发展潜力大预计到2030年将有200多台现役核电机组关闭,按照一个核电机组退役费用5亿美元估算,核电退役市场规模将近1000亿美元。2015年我国已成立核电厂退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已经起步。
核废料处理政策频繁出台,催化多个公司及研究院致力于核废料处理产业链国产化研究。而乏燃料处理基金累计已达百亿元,使用率不足5%,未来可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和研究院瞄准国有化市场,已布局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裕重工已交付数控遥控吊车和核废料智能处理移动厂房;远达环保参与海阳一期SRTF废物处理系统的建设;华贸物流具有核废料运输牌照,布局核废料运输市场;应流股份已成功研发并能批量生产中子吸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