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汽车尾气是不少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经写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尾气检测本是为减少尾气污染,然而却有部分机构盯上了这块“肥肉”。
尾气检测成美味“肥肉” 斩断利益链条刻不容缓
车检特别是尾气检测,是规范车辆驾驶的必备环节。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减少汽车尾气对治理大气污染也变得至关重要。
2014年9月,公安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推出车检改革,6年内在用私家车免检,同时将政府职能部门与检验机构剥离,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的社会化。政府简政放权,把车检从车管部门让渡给社会,为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明确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
《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仅占机动车总量12.6%的柴油车,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9.0%和99%以上。由此可见,经由对柴油车等机动车进行尾气检测,令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经由维修达到尾气排放达标,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种种管理漏洞,导致汽车尾气检测成为一些人、一些部门以权谋私的手段,令国家环保标准形同虚设。
尾气检测成了一种敛财工具,据说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伴随着检测设备的监管空白,环检机构更多的则是追求招揽客源,而设备供应商则为了实现盈利,如此也造成了环检机构与设备供应商相互的勾结,劣质设备横行,好的检测设备却遭到驱逐。
“尾气检测造假的问题由来已久,车主、检测线、维修站、黄牛四个方面都有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质监部门的监督也存在问题。”南京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国栋说。
张国栋认为,尾气检测造假方式繁多,参与人数较多,这些中间环节各自分得一杯羹,针对他们进行整治,难度太大。以前整治过多次,始终不见根本性好转。从源头抓起才能斩断后面的利益链。
鉴于上述分析,中国环保在线也认为,防止相关人员和“黄牛”串通一气是打破尾气检测造假噩梦的主要工作之一,除了要严格技术流程,加强对尾气检测系统的实时监测,还要重视对人的监督,做好对检测系统的抽查等,以确保无漏洞可钻。如此,尾气检测才能真正清除“雾霾”,助力蓝天白云美丽中国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