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发展大势下,长江沿岸的排污口将告别“捉迷藏”的游戏。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安排,2019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和监测。
入河排污口水质直接关系着长江保护修复,水质是否达标更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往长江里排污的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谁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在此前举行的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暨试点工作启动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如是表示。
边排查、边监测,此次专项行动的要求是“只要向长江排水的‘口子’就要应查尽查”。而这也意味着,自2019年2月起,长江经济带再次迎来绿色风暴:采取超常规措施与力度,入河排污口迎来彻底“体检”。具体时间表为,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查、测、溯、治”等重点工作任务,把入河排污口这个重要的基础性的“底数”摸清楚。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后一道“闸口”。也正基于此,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工作,是压实各方治污责任的关键。尽管近年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迎来飞速发展,但沿江区域的污染物仍旧维持较大基数。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面积虽然仅为全国的20.87%,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39.74%以上。公开数据显示,沿江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2.87%、36.94%、42.97%。
“牵一发而动全身”。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将排查范围确定为长江经济带覆盖的沿江11省市,共涉及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以及近60个地市。具体来说,排查对象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为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其中也包括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及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也就是全面摸清工业废水排污口、生活废水排污口以及所有直接、间接排放的各类排污口。
按“一口一策”的原则,分类型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以往工作大的不同,就是只要向长江排水的‘口子’就要应查尽查。”而全口径的统计势必会使排查结果相比之前在数量上有所增加。除了覆盖范围外,不同时期上下游水量不同,三峡库区蓄水期和枯水期水位线高度不同的特点,也将给排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包括摸清底数、开展监测、溯源分析、整治问题在内的四大方面将成为此次行动的重中之重。
更早之前,生态环境部制定的《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就已明确,以“水陆统筹、以水定岸”为准则先行先试,江苏省泰州市和重庆市渝北区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其他城市“压茬式”跟进,借鉴试点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全面铺开排查整治工作。随后将整治工作逐步扩大到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沿岸和环太湖相关城市。
这将是一场硬仗,要“准备脱一层皮”。按要求,2019年上半年,试点城市主要任务是全面摸清长江排污口底数。下半年,则统筹做好“溯、治”。此外,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排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