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PM2.5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得到解决,同时臭氧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的臭氧浓度在近四年上涨了21%。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就包括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在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针对PM2.5和臭氧应该如何治理呢?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PM2.5控制目标的初步考虑是“分区域、分阶段实现达标”。
仍要针对“重点区域”来进行“分类管控”。除了京津冀、长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外,川渝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污染防治等的污染防治也将会受到重视,同时还会加强对东北地区、蒙宁陕晋交界地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区域的关注。根据实际情况,要突出重点管控的空间、时段、行业领域,实行分类差异化管控,分阶段逐步完成目标。
另外,大气污染治理还会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逐步实现从“点源治理”向“区域综合治理”转变,对大气污染污染物的减排不再只是局限在某几个指标上,而是从全局进行考量。
贺克斌还提到,“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应有臭氧等地方特色指标。
刘炳江曾在会议中指出,“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设定上,会延续“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路,主要围绕着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方面来设计目标,其中将包括臭氧等减排目标。
臭氧污染的两项前体物是VOCs和氮氧化物,在多目标协同控制的要求下,大气污染物减排压力等将加大,从而导致大气污染防控目标更高。
这也需要继续聚焦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各地方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体现地方特色的指标,实现统一性与差异化的结合,同时对一些关键性的污染物,比如VOCs和Nox,要更加强调总量减排指标。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总量都在下降,但在VOC控制方面做得还不够全面,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和各地方会更倾向于对VOCs的管控,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和大宗货物运输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等工程,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从全面布局、精准施策、精准防控和严格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在进一步凸显区域差异化治理同时,也统筹全局来进行大气污染物减排治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