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各地的进展,可以不吝啬地点个赞。
截至2020年8月,河北沧州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100%;主要快递品牌企业省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0%,省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5%,电商快件不再进行二次包装比例超过69.9%;186个快递营业网点和215个邮政网点全部配置了绿色包装回收箱。
截至2020年8月,青岛市主要快递企业使用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为85.31%,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为90.72%,已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386个。
看全国战绩,那必须再赞一个。
截至2020年8月底,我国快递“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4.3%,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68.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7.2%,新增3.5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回收箱的邮政快递网点。
这个进度要全面完成年底目标,可以说没有悬念。而这也代表快递行业的“绿色包装”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2020年双11之前,快递包装的源头减量工作就获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为迎接年度盛典“爆仓”的快递件考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回收方式探索更成熟
源头减量是一部分,该回收的也还是要回收,而且回收是个大头,直接触及资源再利用的核心利益。当然,目前,快递包装回收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有些快递回收点闲置,快递包装二次使用率不高,快递设回收业务普及率低等。
但从场景应用来看,每一次对快递包装回收模式的探索,因地制宜的方案革新也在积累更多经验和教训。总的来看,无论是高校快递包装回收模式,还是社区对快递包装回收形势的探索,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高校: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快递柜旁边就是快递包装回收箱,设置了拆包台。今年双11就有很多学生在拿到快递后当场拆包,快递纸箱则扔进了回收箱中。即使是退货,也可以向工作人员免费索取被回收的纸箱。据悉,还有学生专门将纸箱送到这个站点的快递包装回收箱里。
“每所高校一天要收1万至1.5万件快递,大约能有30%至40%的快递包装被回收”,北京某高校快递业务负责人表示。而这样的情景出现在了几乎每个高校中,且快递包装回收率相较其他场景都要高一些。
社区:
对比高校更轻松的快递包装回收推广,以及更高的快递包装回收率,社区或者聚居点的快递包装回收工作就显得难度大得多了。不过,也不乏有越来越多的社区找准了适合的方法。
如昌平区城北街道,不少小区物业选择与再生资源公司合作,预约上门收取包括快递包装在内的可回收物。同时,可回收物回收可按量发放“环保金”,环保金能在社区部分店铺使用。
再如芦淞区一些小区,特别为双11这样的购物高峰期设置快递纸箱回收桶以及快递包装回收桶。“纸箱属于可回收类,包装袋等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桶外会有明确的标签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又如上城区紫阳街道一些小区,在快递柜旁边定制了“蓝箱子”,其快递包装分类更仔细——快递纸箱、快递金属类、快递饮品&玻璃、快递塑料袋。“每年双十一期间都会有许多快递包装产生”“希望通过这种服务能培养大家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总结:
可见,居民的环保意识都在显见增强,而我国针对快递包装回收的措施逐渐落到实处,并且发展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专家也早就分析过,快递包装回收,要政府、平台、商家、快递企业、消费者共同下场,才能共谱“绿色”未来。
今年10月,14家快递物流公司就发布联合声明,称携手天猫、菜鸟正式启动2020年天猫双11狂欢节的物流备战。其中就包括在全国的快递站点和菜鸟驿站新增1万个快递包装回收装置。
日前,菜鸟网络发布数据,2020年以来已经在全国菜鸟驿站新增了1.2万个快递包装回收点。双11期间,全国8万多个菜鸟驿站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快递包装、纸箱回收等绿色行动。
双11自己剁手买的快递,可不得亲手把包装送进回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