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截至2021年底,我国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约7500万千瓦,其余项目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开工。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统筹各方面因素,确定了第一批以沙漠、隔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规模约1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新疆等地。
按照规划,利用西部北部风光资源优势建设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开发“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发展模式,并将电力输送到东中部地区,既能促进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还能促投资、稳增长,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我国沙漠、隔壁、荒漠面积广阔、受土地利用影响小,加上与分布式项目建设相比,规模化、集约化地项目更有利于短期放量。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风电光伏基地都会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开发方向。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未来几年风电光伏的装机需求,产业链前景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15日,第二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申报完毕,要求单体项目规模不小于100万千瓦,原则上能在2023年内并网。有数据显示,按照各地规划,目前风电光伏基地累计保障性规模约1.1亿千瓦,其中光伏项目预计超6500万千瓦。
至于为何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深受风电光伏“青睐”,专家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光照资源。除西藏以外,我国光照充足的地方绝大部分都位于三北地区,即东北、华北、西北,刚好也是沙漠等地貌集中分布的区域。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最理想条件下,如能在该地全部安装光伏组建,规模可达99亿千瓦,全年发电量可达到13.86万亿度。要知道,2020年我国全国社会总用电量仅约7.5万亿度。当然,现实情况中还得考虑诸多限制因素,如成本、维护等。
不过,总的来看,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开展风电光伏大基地建设,对于在该地探索治沙、固草、生态系统修复与绿色能源、生态旅游等多位一体化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助力沙漠化治理,让其变身新能源“蓝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