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公开发布《关于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通知》。文件提出总体目标主要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对象,并提升区域生态功能稳定性,改善矿区人居环境。
而就在1月17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就公布了一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其中包括一个矿山长期无序开采的环境破坏案例。该案例中的矿山开采企业越界开采频发,甚至出现对已经返绿的山体进行二次破坏,造成了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久积成疾,矿山生了一场“大病”。
上述案例中,可以想见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后续相关部门要再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矿山修复力度及企业自觉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责任,以还矿区环境之绿。
环境保护的力度还在逐渐加大,矿山修复作为其中的必要一环,自然也丢不掉。
近年来,生态修复领域的相关政策出台不少,项目也开展了很多,矿山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多年修复下,终于重现生机的矿山,又被二次破坏,这就是转身“回头看”得不够,导致问题重现。
矿山修复“回头看”案例很多,如江苏崇川日前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修复项目“回头看”工作,正在巩固矿山修复成果;黑空江绥化市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专项执法检查等。
多方经验之谈:在矿山修复与保护工作上,“回头看”+常态化监管不能放任。
“绿色矿山”是现今矿山建设、修复的重要目标,具体的“回头看”措施也被列入了多项政策中。
不定期检查“回头看”:《江西省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21年12月1日开始施行,对绿色矿山建设加大支持,构建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并明确规定不定期开展实地检查,加强日常围护管理等;
建档“回头看”:《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管理办法》于去年12月5日起施行。文件明确指出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确保生态修复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开展。还要监理矿山修复企业诚信档案与信用积累制度,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当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临床治愈”并不等于“彻底痊愈”,“回头看”很必要,后续的常态化监管措施落实也相当重要。
其中,利用智慧化手段开展常态化监管优势凸显。
将矿山纳入智能监管系统,不仅实现矿山的远程监管功能,还能更好落实常态化监管的覆盖面与效率。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也能够得到重点监管,实时管控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整改。
将采矿工作的全链条系统纳入监管范围,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统筹布局与管控工作,有助于压实矿山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使其自觉进行“绿色矿山”工作,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实现数字化监管,也更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更好地衔接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保修复相结合,使环境影响降低至最小化。
下一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还将持续关注与跟进矿山区域环境污染、修复等问题。地区矿山修复要继续做好,“回头看”与常态化监管也要强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