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8月1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和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秘书长谢玉红,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副主任胡立端,分别代表各自单位签约,并为“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项目办公室” 揭牌。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王统海,联合会ESG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内著名ESG领域专家林彬,固危废及土壤污染治理专委会秘书长高原,水环境治理专委会秘书长刘愿君,农业生态环保专委会秘书长袁秀丽,宣传部刘军,碳中和研究与促进事业部王鑫,中环联生态环境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雪晴,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副主任胡立端,培训中心证书教育推广中心主任蔡利松,培训中心证书教育推广中心副主任吕艳芬,培训中心项目管理中心陶程、王长胜、金春茂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助理、中环联环境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卫民主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谢玉红在致辞时指出,中华环保联合会一直秉承着“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三大理念,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和战略部署开展工作。环境公益方面,主要开展环境权益维护、参与国际民间环境交流合作、公众参与。专业领域方面,设立26个专业委员会开展专业领域工作,助力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双碳”目标实现,为政府和企业做好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家开放大学有丰富的培训和培养机制和体制,而且是完全线上的,同时又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结合中华环保联合会在环保专业领域方面的优势,两家达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一项积极措施,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积极的有益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制定的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胡立端在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强强联合,双方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面向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与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从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学历的双提升,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质量、创新性、具有长效影响力的人才机制,实现从业人员的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双方一起组建专家团队,研发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为推动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新开局、新起点、新征程。
中华环保联合会和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原标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环保联合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在京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培训计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