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青岛市印发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争取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资讯中心


青岛市印发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争取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2023-11-14 13:17:25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 关键词:碳交易双碳碳监测阅读量:23096

导读:近日,《青岛市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文印发,要求到2025年底,实现基于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逐步丰富,争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2023年11月1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青岛市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绿色金融规模较大提升,转型金融发展取得积极突破。到2025年底,碳账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碳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基于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逐步丰富;争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文件指出,青岛将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拟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使用权,从事旅游、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其中以林草地修复为主的项目,可利用不超过3%的修复面积,从事生态产业开发。
 
  此外,还将利用区位优势,创新“蓝碳”交易。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全市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分布状况摸底调查,建立“蓝碳”数据库,完善海洋碳汇监测系统,探索“蓝碳”交易等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实现路径,推动海洋碳汇开发利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基于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
 
  原文如下↓
 
  青岛市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构建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鲁政办字〔2023〕4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优化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环境,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绿色低碳投融资模式和路径,引导和激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打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青岛样板。
 
  力争到2023年底,绿色金融规模获得较大提升,转型金融发展取得积极突破。到2025年底,碳账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碳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基于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逐步丰富;争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筑牢碳金融发展根基
 
  1.建立精准识别对接机制。建立完善碳金融项目库,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认定评价标准,推动符合标准的企业和项目入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为金融要素精准保障提供支撑。(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2.建立数字化服务体系。依托全市统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开发碳金融服务功能模块,利用碳账户大数据赋能,为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产业信息、绿色项目信息与绿色企业画像,协助解决绿色项目识别和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3.建立碳普惠服务体系。加大碳普惠平台推广力度。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衣食住行用”等日常行为,积极开发碳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探索运用碳普惠机制助力企业、社区、家庭中小型减排项目实现价值。(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4.构建碳金融组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碳金融事业部、专营机构,制定相关业务管理办法。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绿色组织机构,提升碳金融产品研发和风险防控能力。支持设立服务绿色产业发展的地方金融组织。鼓励绿色金融研究机构、专业智库创新发展。(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牵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落实)
 
  5.构建风险监测防范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碳金融产品资金的后续管理。支持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做好应急预案,防范化解风险。(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拓宽碳金融融资渠道
 
  6.加大绿色低碳领域信贷投放。推动银行机构优化完善信贷政策,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聚焦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支持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各类绿色低碳重点项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7.支持发行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推动金融机构做好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需求摸排和项目储备,完善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充分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模式,降低企业发债难度和成本,提高市场主体认购意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8.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联合设立绿色低碳类基金。深化投贷联动等融资服务方式创新,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绿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用足用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绿色转型相关项目。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9.开展绿色保险实践。构建多场景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开展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和应用实践,探索差异化的保险费率机制。探索推行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积极推行海洋碳汇保险。(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0.丰富碳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碳远期、碳租售等碳金融产品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鼓励发展节能低碳环保装备融资租赁业务。引导各类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设立绿色双碳板。(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1.深化环境权益交易金融服务。搭建与环境权益交易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相关机构为碳交易提供资金存管、清算、结算、碳资产管理等服务。建立碳汇补偿机制,推进碳汇权益融资。(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打造碳金融区域试点
 
  12.推进碳金融区域试点。高质量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建立完善金融支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近零碳试点及示范区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3.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使用权,从事旅游、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其中以林草地修复为主的项目,可利用不超过3%的修复面积,从事生态产业开发。(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园林和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4.开展碳关税应对试点。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聚焦重点领域,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进行碳关税压力测试。引导企业提高碳管理能力,用好贸易救济规则,提前布局积极应对。(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5.创新“蓝碳”交易。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全市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分布状况摸底调查,建立“蓝碳”数据库,完善海洋碳汇监测系统,探索“蓝碳”交易等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实现路径,推动海洋碳汇开发利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基于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海洋发展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6.探索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园区金融服务。探索与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挂钩的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支持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低碳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安全、合规、自主的原则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提供相应的授信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优化碳金融发展环境
 
  17.强化政策支撑。用足用好已设立的绿色低碳领域基金,加大对绿色项目及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碳金融重点项目的担保增信支持力度。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绿色信贷提供担保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领域建设项目申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需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8.强化人才支撑。发挥“青岛菁英工程”作用,吸引培育更多碳金融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碳核查、碳交易、碳金融等相关专业,与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碳金融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市教育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19.强化行业支撑。鼓励我市创投机构加入山东省绿色技术投资联盟。加快培育碳金融中介服务体系,鼓励绿色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对绿色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识别、认证、评估以及风险管理体系。鼓励碳金融科技创新。(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20.强化评价激励。对银行机构转型金融、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政策工具运用、市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服务实体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碳金融业务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完善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碳金融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业务主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之间的协同联动,强化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加强监测评估。对碳金融发展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调查研究。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专项监测机制,探索建立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推进碳金融工作的监测。(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推广碳金融政策和标准,宣传推广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服务模式及产品。推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形成发展碳金融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广泛共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浙江环境科技公司与湖北君邦环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月14日,浙江环境科技公司与君邦环境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工业企业环境合规咨询、园区环保管家、水环境咨询、大气环境咨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及管控、双碳咨询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双碳环境监测
      2025-02-02 12:23:45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答记者问

      此前,我国尚未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滞后且偏高,未能体现我国近年来电力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贡献。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电力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和因子测算工作,形成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首次以生态环境部公告形式发布,填补了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空白,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双碳”目标。
      碳足迹双碳
      2025-01-24 11:05:52
    • 解读新版《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关键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择优遴选收录112项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绿色技术双碳新能源
      2025-01-22 16:47:58
    •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促进生态价值“大提升”

      近段时间,黄河流域连续开展了几笔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为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的推广和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水土保持碳汇是指在对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后,产生碳汇的过程或能力。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在生态系统碳汇中具有独特地位,其交易实践对于促进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碳汇碳交易土壤修复
      2025-01-22 09:42:32
    • 《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发布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本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共计114项,其中制定97项、修订17项。本批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共计29项,语种均为英文。
      双碳大气污染防治
      2025-01-17 10:22:47
    • 谱尼测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圆满完成鄂尔多斯市碳资产碳负债项目

      近期,受鄂尔多斯市委托,谱尼测试编制完成《鄂尔多斯市碳资产负债表研究报告》,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谱尼测试双碳碳排放
      2025-01-15 11:35: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