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产业“异军突起” 成为更多制造企业关注焦点
2013-04-09 09:38:29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阅读量:4600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节能服务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被引进我国,在我国还是个新兴的产业,它是运用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引入的“合同能源管理(EMC)”节能新机制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节能服务产业在欧美国家发展较为成熟,但在近10年里,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一直“不温不火”,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
hbzhan内容导读:节能服务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被引进我国,在我国还是个新兴的产业,它是运用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引入的“合同能源管理(EMC)”节能新机制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节能服务产业在欧美国家发展较为成熟,但在近10年里,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一直“不温不火”,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
早在几年前,一些自动化企业就涉猎该领域,利用自身技术与产品优势,以及竞争力的整合解决方案直接进入节能与能源管理,在集成设计、方案提供等方面给予用户节能领域的技术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了这一方兴未艾的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降耗成为各方普遍追求的目标。国家的支持,也被节能服务行业看作是“春天来了”。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2339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幅达32.24%;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到4175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了43.5万人。在产业队伍稳步发展、行业组成日益丰满、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形势下,国内节能服务产业正经历着发展的“暖春”。
节能服务产业的“异军突起”见证了国内节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强劲的增长趋势也让业内更多企业将关注焦点投射在这一“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上。
回首2012年,节能产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各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都明确提出了“节能”这一基本要求……在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节能产业在2012年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多种新颖并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与思路。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吴道洪认为,在这样的积极形势下,要注意三个比较明显的转变方向。他指出,一是政策取向由单一支持项目向培育节能服务市场转变,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增强需求拉动能力,调动用能单位的积极性,增加节能服务的市场需求;二是服务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建筑和交通多领域转变,不断扩大节能服务范围,积极提升非工业领域节能服务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定位由市场化机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壮大产业规模,延长节能服务产业链条,辐射带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节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
尽管有利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为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的发展机遇,但国内部分地区的合同能源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用能单位也缺乏事实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节能服务公司的规模小、能力弱也成为了节能服务产业的“短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一度缓慢的原因在于,节能服务产业普遍推行的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设备和人力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只有当节省下来的能源转化为利润时,节能服务公司才能获得分成。因此,造成了节能服务公司高投入、高风险的局面,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目前,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平在中国巨大的节能市场需求的考量下,无论从数量或是服务质量上还不能满足需求。这也为国内的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这个过程中,不只要解决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更亟待解决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及意识的转变。节能减排标准部分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能产业的发展,也造成节能减排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一个标准框架支撑,否则就会很被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节能减排的服务标准缺失、节能效果检验评估标准缺失、节能减排检测评价方法不统一、标准推广应用滞后、部分标准与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不协调等现象是影响节能项目顺利签约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节能服务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有关机构和民营企业正在进行节能低碳标准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
2016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总值超3.5千亿元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
节能服务产业节能减排节能环保 2017-07-12 08:55:58
-
政策扶持再度加码 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
hbzhan内容导读:进入黄金发展期的节能服务产业有望再度迎来政策利好。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明8日在2013年中国绿色创新展期间表示,节能服务产业从“十二五”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到2015年末,节能服务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
节能服务产业 2013-11-20 10:16:14
-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企业
hbzhan内容导读:2013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指出,我国目前雾霾天依然在大范围蔓延,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受影响人口约六亿人。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景诱人。
节能服务产业 2013-11-04 10:21:20
-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做大节能服务新兴产业
hbzhan内容导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2012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峰会上表示,2012年,我国能源总消耗已达到36.2亿吨标煤。为了缓解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推广节能。节能服务产业已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
节能服务产业 2013-09-25 11:03:34
-
政策扶持逐步落实 工业节能服务市场规模巨大
hbzhan内容导读:随着中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节能产品供应单位与耗能单位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而新型工业节能企业的出现对完善节能产业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节能服务企业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能源管理机构)为节能产品供应单位与耗能单位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从而促进耗能单位更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服务产业 2013-07-17 10:51:59
-
市场供需矛盾凸显 倒逼国内节能服务业整合潮到来
hbzhan内容导读: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至此,进入国家认可的“正规军”行列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3210家,其中包括近30家A股上市公司。而专家介绍,未进入备案名单的公司还有近1000家,这意味着国内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突破4200家。
节能服务产业 2013-05-22 10:13:2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