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减排切入点 技术革新创造是关键
2013-05-03 09:21:07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环保技术阅读量:3996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国内外学者有一共识: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纵观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大多集中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减少碳排放这两个方向:美国在发展清洁煤技术上占有先发的优势、德国重点发展低碳发电技术、英国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澳大利亚在碳捕捉与封存上做了不少投资、中日两国在太阳能与风能等新能源上持续给力。
hbzhan内容导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国内外学者有一共识: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纵观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大多集中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减少碳排放这两个方向:美国在发展清洁煤技术上占有先发的优势、德国重点发展低碳发电技术、英国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澳大利亚在碳捕捉与封存上做了不少投资、中日两国在太阳能与风能等新能源上持续给力。
当前遭遇的气候与环境问题不于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人类技术创新对环保的忽略也是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持续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发明制造了大量的产品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生活需要,但是此模式下技术创新出来的消费类产品多数有包装过度、缺少环境教育与告知、抛弃物难降解等环境问题,造成了今天的城市垃圾围城、农村垃圾填河的恶果。
如何避免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环境悲剧?穷其根源,在产品技术创新的源头就必须植入多层深度的环保理念。层次一,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的污染至少要小于自然环境再生能力,减轻自然环境的自净化与再生压力;层次二,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好做到零污染,不再给自然环境的自净化与再生施加新的压力;层次三,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好贡献是帮助自然环境的自净化与再生。
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指出技术革新创造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关键切入点与其一味奋力追求所谓的零碳能源产业,不如在经济可以承受范围内加大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采用循序渐进方法,实现扎扎实实的低碳经济发展。
贾峰之所以颇有感触,缘于近日他去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的一次参观。修建于2008年的机组采用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技术,同时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销设施。与修建于1993年的国产亚临界机组和2004年建成的进口超临界机组不同,第三期工程每发一度电的用煤数量与前两期相差大概60克煤。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煤炭价格比较高时的价格计算,1度电差1克煤一年的利润就相差1000万元。目前,热电厂每发1度电耗煤330克,但第三发电厂用煤仅274克,按此计算,一年仅煤的采购成本第三电厂就比电厂少支付接近6亿元。那全国的平均标准是多少?按照电力协会2012年的数据,全国1度电燃煤消耗大约为327克到329克,比第三电厂高出50多克。据介绍,第三电厂每度电耗煤量的世界纪录已保持了三年。”
贾峰还提到了另一个数据。我国新颁布的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为100微克/立方米,被媒体称为“史上严厉的排放标准”。标准颁布后,产业界感到压力颇大。但第三发电厂却显得从容自得。“这家企业的数据为18微克/立方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在他看来,如果用强有力的政策让全国的燃煤电场都按这个标准来改造和建设,技术改进而带来的污染物减少、能效提高的数据将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这是政府应该去思考的,也是我们产业界去复制、媒体去宣扬的典型事例。”
贾峰认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不可能采取环境优先的战略。“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道路才是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低碳发展,可以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和直接节能几种方式。基于中国能源结构,利用相对清洁的技术让煤炭焕发绿色青春就成为中国必然和必要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环保产业在国内处于初创期,企业扎堆技术琳琅满目,产业处于分散状态。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家廉此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技术的更新换代来推进环保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在此过程中全面产业发展。
他表示,以污水处理技术为例,要达到国家制定的“五年内国内水质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传统技术可能无法完全达到,只有更先进的生物膜技术才能受市场青睐,特别是在既有污水处理厂的招标改造上,生物膜技术应用空间更广阔。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答记者问
《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包括节能降碳产业技术37项、环境保护产业技术21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20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17项、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技术3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技术12项、绿色服务技术2项。主要变化是每项技术新增了1—2个典型应用案例。各方可对案例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生态效益等进行研究分析,更好了解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绿色技术环保技术 2025-01-22 14:54:23
-
《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5年版)》发布
《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5年版)》发布,包括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基于高功率镍氢电池的储能调频及能量回收装置,电极锅炉蓄热系统技术,热电联产机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与利用技术,锅炉连排水净化回收技术,活性染料纯棉速染节能低碳数智化技术,新能源蓝藻治理水质净化一体船,超低排放烟气净化工艺技术,废弃活性炭热解活化再生资源化技术,用于生态工程的再生砖及砌块制备技术等。
绿色低碳技术环保技术 2025-01-22 14:31:30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节能降碳产业37项,环境保护产业21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20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17项,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3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2项,绿色服务2项,合计是112项,相较公示稿7大类113项少了1项。
绿色技术环保技术 2025-01-20 11:08:47
-
2024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立项清单公布
2024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立项清单公布,共有88项获立项。
环保项目环保技术 2024-12-03 11:59:08
-
56+42!生态环境部科技创新平台名称调整
近日,生态环境部科技创新平台名称调整,共涉及56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名单、42个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
环保技术环境监测 2024-11-22 11:36:34
-
展后报告 |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CYEPE 2024长江环保展在武汉盛大开幕!
2024年10月24日,“2024湖北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武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产业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阳)盛大开幕!
环境保护环保技术 2024-11-01 09:51:1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