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泥处理受重视 解决方式应多措并举
2013-07-08 11:56:42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污泥处理阅读量:4671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十一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带来了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城镇污水年处理量已经超过300亿立方米,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突破3000万吨。同时,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中,超过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hbzhan内容导读:“十一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带来了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城镇污水年处理量已经超过300亿立方米,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突破3000万吨。同时,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中,超过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污泥由可沉淀的颗粒物所构成,因此只有沉淀下来的才成为污泥。污泥本身含水率很高,即使脱水之后含水率也在80%以上。除含水率外,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同样很高,含量在50%左右。此外,重金属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污水来源不同,重金属种类和含量也有所差异。同时,污泥当中的病原微生物,若处置不当也是一种隐患。
基于上述因素,假如污泥处置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城市污水处理量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污泥量也在不断增多。解决“污泥围城”,必须提上城市建设发展的日程。以往对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是对高含水率污泥进行填埋,但从长远看,首先没有足够的空间,另外还污染环境。必须找到真正减量化、资源化的出路。
2011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福建省相关部门也于当年7月联合发布《福建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应执行“三同时”原则,即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方案》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也提出明确要求,污泥处理处置应坚持“资源化、无害化、低碳节能、安全环保”的原则,坚持污泥以土地利用为主的处理处置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3月底,我国污水处理厂共计4398座(含在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5亿吨/日。污泥的产量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我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污泥量接近2200万吨(含水率80%~85%),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600万吨。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挑战。
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建设,污水处理量越来越多,污泥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几年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泥的处理处置设施要求不严格,所以污泥的处理主要以堆放和在生活垃圾处理厂填埋等方式为主。近年来,国家对于污泥的处理处置逐渐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于污泥的处理处置提出十几项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标准》等,以减少不恰当的处理和利用,防止污泥的二次污染。
从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比如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并不是长远的办法,只是在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途径。
从上来讲,填埋场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且造成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填埋场的垃圾量越来越多,选址越来越困难,用填埋场处理污泥并非长久之计。以欧盟为例,欧盟限制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但是我国部分地区仍有大量的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所以这种方法肯定要替换。
此外,某些处理技术成本高,有些地区不一定能够承受。同时还存在一些历史问题,如对污水的处理比较重视,但是忽视了污泥的处理,很多污水处理厂在建设立项的时候,污水和污泥处理是分离的。还有一些情况,政府承诺对污泥进行处理,但没有适当的手段,也没有对处理成本做出正确的估计,所以出现污泥处理方面的真空状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