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工业园,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十多年来几经变迁,目前已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硫化碱项目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为当地GDP贡献颇多,曾受到当地政府全力扶持。但大量污水被直接引入沙漠腹地的蒸发池,至少已“折腾”了附近腾格里沙漠十年。
从卫星地图上可轻易找到这一“沙漠奇观”,一片黄沙中间,四个整齐排列的大黑格子,颜色有深有浅,那就是恶臭的来源—化工废液蒸发池。
沙漠里来了一片化工厂
地广人稀的腾格里格里斯苏木,是一个镇级行政区域,45岁的当地居民敖云巴图出生在此。9月12日,他刚外出回来,先去看了看家里的羊群,散放在751县道西侧草场的近百只羊是敖云巴图家的,草场是离腾格里工业园区蒸发池近的一块。
“现在人多了,以前哪里有这么多人。”敖云巴图可以流利地使用汉语,当地搞开发区后,他做生意学会的。对于抬头就能望见的腾格里化工园区,敖云巴图说能有厂子来是好事,“可自从有了厂子,也就有了污染”。
“一刮东风,味道更大。”敖云巴图说,本地人几乎没有去化工厂打工的,一来牧民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二来受不了那股味道。敖云巴图说,化工厂工人多来自江苏及河南等地,工资2500元至3000元之间,在当地算中等收入。
三四年前,敖云巴图和园区里的工厂有过纷争,原因是工厂向沙漠里直排污水。“他们把厂子里的污水装进罐车里,直接拉进沙漠,阀门一打开就四处流。”敖云巴图说,只要有牧民发现,大家就去阻挡,后还到苏木找领导告过状。“告了之后,干部就来了,罚钱处理了他们,后来就不倒了”。
但可惜的是,腾格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引起当地的细心呵护。对于经济腾飞的渴望,促使这些工业园区“昂首阔步”地挺进沙漠腹地。
除了沙子和草地,腾格里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当地牧民说,确有一些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煤矿,不过它们都是不具备开采价值的“鸡窝矿”,所谓“鸡窝矿”就是没有连续的矿脉,只是像鸡窝一样的一点点矿产资源。一个个“鸡窝矿”出现了,草场却被破坏了。但似乎,这日渐“苍老”的地质面孔并未唤起应有的重视,何况换种称谓,可名其名曰:“变废为宝”。
数万吨污染物如何处理成难题
近日,开发区环保安监局局长马巴雅尔证实,自2013年3月22日园区内化工企业全面停产,此后没有工业污水产生。马巴雅尔此前因对媒体称“拿人格担保,2013年3月22日之后没有一滴污水进入蒸发池”,引发广泛质疑。他的同事很同情这位陷入舆论漩涡的局长,“因为这些污染物很难处理”。
至于蒸发池里留存的数万吨污染物,该开发区管委会已和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建立合作,由后者提出治理方案。该研究所目前已拿出初步方案,先期使用晾晒蒸发办法,先清淤置换,填熟石灰干燥固化池泥,修补蒸发池,再对池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整顿和无害处置时间表目前尚无法确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陈占云介绍说,蒸发池处理完毕后,将改为冬储夏灌中水库。
“问题已经出来了,为了当地的长远发展,这次整治除了物,还包括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的环保设施。”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员、党群部部长孟兆军说。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和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已在9月10日赴当地调查,当地已开始和园区内众多化工企业签订搬迁补偿协议,随后对各厂区进行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检测,进行风险评估和生态修复。
“现在是我们化工厂偿还原罪的时候”
受外部市场压力的影响,腾格里沙漠里的化工厂大多日子不好过,加之近环保部门的高压要求,各个工厂必须大额投入完成此前缺失的环保处理设备,一时间内外交困,压力陡增。
“前一阵我们商会里的老大哥说,现在是我们化工企业偿还原罪的时候,确实觉着很难。本身市场不景气,又要大额投入上环保设备,这对企业来说很危险,很容易断资金流。”
近日,开发区管委会已经和园区11家企业签订搬迁补偿补助协议,从原址搬离再建新厂。为此管委会核算补偿补助资金达1.01亿元,这对管委会的财政压力也很大。目前已有利税大户的化工企业退出腾格里。“有的化工厂和管委会协商,不再在开发区投资建设,实际就是撤出了,另外还有四家企业对补偿金额有异议,现在完全停产了。”
开发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政府内部已达成共识,“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经济增长,这次是一刀切,环保不达标不保护,该留的留,该走的走。”沙漠边缘的化工企业洗牌已经开始,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来说,肆无忌惮排污和环保零压力一去不复返。
“中卫的沙坡头景区现在已成旅游大品牌,中卫市也全力打造和整合旅游资源,所以现在我们格外重视环保,个别非法排污企业肯定关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卫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冠华在电话中说。
对于环保整顿,多家长期关注此地的国内环保志愿者组织态度谨慎。“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环保工作诚意有多大,需要日后观察,目前对早前污染的处置还缺乏力度,我们担心此前的沙漠污染出现恶劣爆发。”国内一环保志愿者组织的沙漠专员任先生说。
在腾格里沙漠附近,沙漠边缘的太阳能板架设工作一直在各处进行。来自中卫市政府的数据显示,该市沙漠光伏产业园规划面积6.5万亩,分为光伏制造产业区、农业大棚区和观光旅游区等,概算总投资200亿元。
“我们可能也会有些改变,我们这里太阳能更丰富。”匿名接受采访的腾格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负责人说。但对他和同事们来说,近期工作重点还是降低早前已经发生的沙漠污染问题,因为不破困局,难有未来。
治标更应治本
当前,工业排污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排污企业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监管对象。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则明确规定,加大企业责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包括引入按日计罚、赋予地方性法规更大的行政处罚设定权、增加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等;二是通过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增加重点排污企业排污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简言之,通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让排污企业自我公开排污情况,能对排污行为起到较好的遏制作用,也便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有利于社会舆论的监督。
而政府和环保监管部门本应是监督环境违法的主体,但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有时面对企业违法排污现象,非但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还积极帮助污染企业弄虚作假,放纵排污。企业之所以敢于公然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工业废水之所以未经净化处理径直排向沙漠,而沙漠之所以成为企业的私家垃圾桶,原因几何,颇耐人寻味。
纵然,环保部门具有执法权,可由于缺乏强制执法手段,在企业恶意阻挠或拒不配合的情况下,往往连门都进不去,正常的执法检查都难以进行,就更别说强制拆除或查封、扣押、没收污染设备了。要严格执法、落实环保法规,显然离不开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和单位的配合。然而,“多部门联动就是谁也不动”也说出了这一措施的窘迫处境。
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冷罗生认为,我国立法部门要完善治理污染的法规体系,加强对政府环境责任的监督,加大处罚力度,激励企业通过创新来实现节能环保。
同时,各级政府要恪守环境质量责任,严格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环境监督和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状况;企业自身应树立“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环保意识,真正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此外,公民宜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突然很想去腾格里看一看大漠里的黄沙和落日。“腾格里”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天”,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样浩瀚无际”。真担心有那么一天,“像天一样浩瀚无际”的是工业排污池,而所谓的沙漠只能零星蜷缩在工业排污池中的某个角落,你所有的骄傲只能在画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