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南相隔琼州海峡的广东近日也颇不平静。惠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择问题闹得“锣鼓喧天”,再次掀起舆论狂潮。这些年,各地“邻避事件”迭起,垃圾焚烧厂成了“没娘要的孩子”。垃圾焚烧项目缘何屡屡碰壁?项目的落地究竟要看谁的“脸色”?【垃圾焚烧项目看谁“脸色”?】
垃圾焚烧事件上,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当地群众不得不做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环保投资领域也有一只“铁公机”——PPP模式(政企合作),也称3P模式。民资进入“铁公机”的工程实践有哪些先例?各地政府推广3P模式需要具备哪些本领? 【“铁公机”3P模式】
环保“大蛋糕”勾得投资商“双眼冒火”,资本纷纷涌入,环保项目如雨后春笋。9月16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表示,环保部对不符合要求的103个项目环评文件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涉及总投资5321亿元。此外,“水土十条”依然蓄势待发。 【3年卡5000多亿不合规投资】
相比尚未面世的“水土十条”,“大气十条”已经走出襁褓,为了配合其落地开花,发改委、环保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制定并发布《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并将自2015年1月1日起,三大区域散煤标准收严。 【商品煤“上枷锁”】
台风暴雨成了排水设施的“试金石”,“邻避事件”变垃圾焚烧项目的“标配”,政企没本事就“玩不起”3P模式,“环保蛋糕”谁都想啃上一口,商品煤也被涂上了“隔离霜”……家事国事天下事,说不尽的环保事。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闻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