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开征求《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我厅牵头起草《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众和广大企业征求修改意见,感谢您的参与。
征集时间:2023年9月15日-2023年10月15日
联系人:郑振敏 87800018
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特制定措施如下:
一、促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链延链的重要方向,各地要合理布局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引导项目入驻基础设施齐全、符合规划布局的产业园区。新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再生规范条件要求,采用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高、技术先进、回收利用率高、能效先进的综合利用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审批手续,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
二、推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
落实汽车生产责任延伸制度,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为新能源汽车所有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通过回购、以旧换新、给予补贴等措施,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引导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等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贮存、转运网点,扩大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三、支持规范化规模化再利用
对纳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形成预处理、湿法回收、前驱体合成、材料烧结等再生利用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再生材料的供应能力。对再生利用企业按回收处理量给予奖补。
四、强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
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研发,对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给予补助。鼓励企业参与新能源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制修订。
五、强化典型案例示范和推广
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在回收模式、回收拆解、残值检测、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新方法,建立技术领先、模式成熟、权责清晰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材料-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资源”的闭环产业生态。
六、加强回收利用宣传和引导
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宣传,提升公众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重要性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鼓励各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对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项目,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绿色金融服务,合理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落实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享尽享。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25年12月31日。厦门市可参照执行相应财政奖补政策,经费从厦门市财政支出。本文中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不包含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旧动力蓄电池不包含电池、极片生产企业生产使用性能有瑕疵的电池、极片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